一代帝王的心声——乾隆玉玺上的字
早已经过了帝王称霸的世界,早已经远离长袍飘飘的古代,可是我们依旧对着那千年的古朝有着独特的向往。皇帝和大臣们一样,他的官印被称之为玉玺,从周朝的时候就十分流行了。见玉玺就形同见皇帝本人,这可谓是非常厉害的官印。玉玺就是御玺,不同的时代使用的范围也是不一样的呢。皇帝审批奏折的时候,皇帝著作之下,皇帝的一切都由玉玺而传承之上。
乾隆玉玺制作于1793年,是一套三枚玉玺中的一枚,上面有代表君王的龙图腾和一句格言——“自强不息”。
日前,伦敦苏富比拍卖行以折合4000万人民币的价格拍出一枚乾隆玉玺“八征耄念之宝”,引发国人的关注。玉玺也就是用美玉刻成的皇帝的印信。秦以前,玺是泛指诸侯、卿大夫、从吏的印章。《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愿请玺复以治邺。”玺在此是官印的意思,即请缨到地方任职。而秦以后,玺则是专指帝王的印章。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和氏璧为玺,后历代相传,成为帝王“受命于天”的信物。汉代张衡在《东京赋》中云:“冠通天、佩玉玺,纡皇组、要干将。”玉玺和通天冠、皇帝所佩的丝带、象征帝王身份的宝剑一样,都是皇帝的专用之物。
由于历代相传的玉玺于唐末时失踪,从明代开始,帝王们都刻意淡化传国玉玺的地位,而根据自己的喜好镌刻印玺。清军入关以前,皇太极的印玺是用满文镌刻,也兼用古篆。定鼎北京之后,朝廷的设立悉依明制,清帝的印玺也是根据古制镌刻,材料有玉、黄金、田黄石、还有旃檀。其中,玉玺的材料又分为白玉、青玉、翡翠;印纽的龙纹有两条缠绕相交的龙、有盘曲回旋的龙、还有状似蹲着的龙。根据不同的需要,印玺的大小从六寸见方到二寸一分不等。
乾隆皇帝的兴趣广泛,博雅好古,印玺也特别多。清人何圣生的《檐醉杂记》载,乾隆十一年的时候,交泰殿里就藏有二十五方印玺,印文和用途各自不同。印文分别为“大清受命之宝”,昭示大清的大统乃为天授;“皇帝奉天之宝”,昭示皇帝乃是依奉天意行事;“大清嗣天子宝”,昭示皇权前后相承,延续不断;“皇帝之宝”用于遇到特别的喜庆或丧事,发布赦免罪犯或减刑的诏书;另一方材质和纹饰不同的“皇帝之宝”,则昭示皇帝的威严;“天子之宝”用于祭祀诸神;“皇帝尊亲之宝”用于褒封赞美的称号;“皇帝亲亲之宝”用于颁发给宗族的诏书;“皇帝行宝”用以颁封赏赐;“皇帝信宝”用于征调兵马;“天子行宝”用于封赏少数民族;“天子信宝”用于给地方政府下命令;“敬天勤民之宝”用于告谕入朝谒见的外臣;“制诰之宝”用于告谕朝中大臣;“敕命之宝”用于封官授爵的敕书;“垂训之宝”用于宣扬国家的法制和礼仪;“命德之宝”用于奖掖忠良;“钦文之玺”用于礼乐法度;“表章经史之宝”用于尊崇古训;“巡狩天下之宝”用于出外巡视;“讨罪安民之宝”用于讨伐宣战;“制驭六师之宝”用于处理军旅中事;“敕正万邦之宝”用于告谕外国;“敕正万国之宝”用于告谕四方;“广运之宝”用于在重要公文上面封缄加标记。
除了交泰殿的这二十五方印玺,乾隆在留都沈阳还有十几方印玺,印文有“丹符出验四方敕命之宝”、“奉天法祖亲贤爱民”,其余印文与北京宫中的印玺相同,只是材质、大小和纹饰不同。除了“公章”之外,乾隆还有许多自用的“私章”。譬如他有一方“乾隆御览之宝”,专门用于在鉴赏过的字画上面钤印。他七十岁的时候,制有“古稀天子之宝”。而这一次伦敦苏富比拍卖行拍卖的“八征耄念之宝”,乃是乾隆为庆祝自己的八十寿辰而制。在此之前,香港苏富比拍卖行拍卖的“乾隆御笔”,法国拍卖行拍卖的“九洲清安之宝”,也都是乾隆玉玺。
由于乾隆所制的玉玺如今已是散落四方,大多已经无从寻觅。因此,他一生中究竟镌刻了多少枚玉玺,已经成为了一个难以解开的谜。
而这个世界又有多少人见过玉玺呢?当然,就不要说摸了。想一想,若是您生在古代,趁着皇帝陛下不注意摸了人家的玉玺,那可是杀头的大错呢。玉玺也代表着一代帝王尊崇的地位,那是至高无上的地界,不允许任何让来侵犯。古今,多少代帝王用了多少个玉玺?而玉玺制造的价值又是如何估量?若不能以无价之宝,就衬托不出玉玺的重要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