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雷针是谁发明的?(我被误导了很多年!)
避雷针是防止建筑物等遭雷击的装置。现代的高层建筑几乎都有避雷装置。那么,你知道避雷针是谁发明的吗?下面小编将针对这个问题进行简单的解答。
一、避雷针是谁发明的
雷电是地球上最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避雷针的发明迄今巳有240多年的历史,由于它的保护使无数的高楼大厦摆脱了雷电的威胁,为人类的文明和繁荣做出了贡献。
我们祖先早在西汉就发明了避雷装置,并在实践中应用。据(馆汉书》记 载,未央宫和柏梁台因遭雷电袭击发生火灾,后来一位方士向汉武帝建议,在 宫殿的屋脊上安装“鸱鱼”来防止灾难。
此后两千年来,我国古建筑的屋脊上大多安装了这一类金属瓦饰,尽管没 有引导线与地面连接,但这类瓦饰高于建筑物,所以即使是猛烈的落地雷.也 通常只是击毁了瓦饰而保全了建筑物主体。
富兰克林最卓越的贡献是在电学史上树起了一块丰碑。
他的成就开创了电学史的新纪 元。富兰克林用著名的风筝试验,证实了他的观点:闪电就 是一种放电现象。
1752年6月在费城一次 雷雨天气中,富兰克林把风筝 放入空中,冒着极大的生命危 险,把“天电’•引入了莱顿 瓶,成功地证实了闪电的特 性。1 753年他在充分研究了 “天电”特性并进行大量实验 的基础上发现了尖端放电现 象,从而发明了避雷针。这是 人类在征服大自然的道路上迈 出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步。
避雷针在防止直击雷的作用方面效果是十分明显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 展、时代的进步和微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它的局限性巳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 来。通过避雷针、引下线入地的雷电流可以在其附近的平行金属导线上感应出 过电压,导致损坏电子设备,这就是传统避雷针的二次雷击效应。
二、避雷针的原理
当雷云放电接近地面时,使地面电场发生畸变,在避雷针的顶端,形成局部电场强度集中的空间,以影响雷电先导放电的发展方向,引导雷电向避雷针放电,再通过接地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从而使被保护物体避免遭到雷击。
也许人们认为避雷针是指其能够让被保护物体避免雷击,其实恰恰相反,避雷针是“引雷”上身。避雷针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体组成。接闪器是指直接截受雷击的避雷针的针头、避雷线、避雷带、避雷网,以及用作接闪的金属屋面和技术构件。引下线是指连接接闪器与接地体的金属导体。接地体是指埋入土壤中或混凝土基础中作散流用的导体。
三、避雷针的作用
避雷器的作用是用来保护电力系统中各种电器设备免受雷电过电压、操作过电压、工频暂态过电压冲击而损坏的一个电器。避雷器的类型主要有保护间隙、阀型避雷器和氧化锌避雷器。保护间隙主要用于限制大气过电压,一般用于配电系统、线路和变电所进线段保护。阀型避雷器与氧化锌避雷器用于变电所和发电厂的保护,在500KV及以下系统主要用于限制大气过电压,在超高压系统中还将用来限制内过电压或作内过电压的后备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