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式地暖与湿式地暖的区别是什么
在北方的家庭里,空气中非常的寒冷,人在室内都会感觉到非常的冷,坐在室内都能感觉这种冷飕飕的感觉,这是非常痛苦的事情。为了让自己室内能够暖起来,很多人都会利用地暖,有了地暖之后,坐在室内都不会感觉到冷意。但是你知道吗?地暖是可以分为很多种,其中就有干式或湿式的地暖。那么,干式地暖和湿式地暖的区别是什么呢?
湿式地暖简介:
湿式地暖是目前水暖型地暖最为成熟的安装工艺,价格相对较为低廉,是国内地暖市场的主导工艺。所谓湿式,先在保温板上铺反射膜,然后是钢丝网,然后是地暖盘管,地暖盘管分别用扎带和卡钉固定,由于地暖盘管固定在保温板之上,所以保温效果较好。最后用混凝土把地暖管道包埋起来,然后在混凝土层之上再铺设地面、瓷砖等地面材料。地暖的回填层主要是起到了蓄热和散热的功能,埋在地下的地暖管材通过加热回填层来向上辐射散热,减少出现局部过热或过冷的情况。
干式地暖简介:
干式地暖也可称之为薄式地暖,因其没有回填层所以较薄。一般情况下,薄式地暖多用于净空间较矮的房间使用,薄式地暖的保温板上有地暖盘管的卡槽,地暖盘管正好卡在槽里,不需要用卡钉固定。地暖盘管盘好后正好与保温板层一致,然后在铺装层上面再铺设一层铝箔纸用来散热。木地板可直接铺在上面,由于无回填层,加上地板厚度,地面只增加3公分左右。
湿式地暖优缺点:
湿式地暖散热均匀并且热惰性交强,即使室外温度突然变冷,或供水温度有变化,室内温度变化也不明显。由于湿式地暖有回填层,做完地面装饰材料后,地面高度至少增加8-10公分,如果房间较矮,室内会很压抑。如果地暖管材不小心被破坏,维修很麻烦,比较适合层高较高的房子,而且湿式地暖施工也比较繁琐。
干式地暖的优缺点:
薄式地暖具有不占用空间高度、升温较快、易于维修等优点,有利就有弊,薄式地暖由于无回填层(蓄热层),所以热惰性较差,如果室外温度或供水温度有变化,室内温度变化明显。如果设计不合理,容易出现散热不均等现象。
干式地暖和湿式地暖的比较:
1、从占用层高上来看,干式地暖安装在保温模块内,地面材料直接铺设在地暖管之上,只需占用4cm左右的层高;而湿式地暖需先在水泥地面上铺设地暖管材,再浇筑混泥土找平之后才能铺设地面材料,一般需要占用7-8cm的层高。
2、从升温时间看,干式地暖热效应快,一般升温时间在30分钟左右,与暖气片采暖相当;湿式地暖热效应慢,升温时间较长,初次升温需要4-6小时。
3、从安装难易程度看,干式地暖施工方便,在铺装地板前安装即可;湿式地暖施工较为繁复,一般在装潢前期安装。
4、从工程造价看,干式地暖与进口暖气片造价相当,比湿式地暖高25%左右。
5、从市场占有率看,湿式地暖市场占有率达到90%以上,干式地暖在国内应用较少,只占地暖份额的10%以下。
干式地暖和湿式地暖的区别
1.施工工期:湿法铺设分两天完成施工,另加3天以上的混凝养生期;干式铺设施工可当日完成。
2.湿法铺设包括混凝土5公分左右加木地板厚度;干式铺设隐藏在地板格式内不影响房内高度空间。
3.保温板不同。湿式地暖舒适度更好,混凝土不仅能很好的保护、固定水暖管道,还能均匀传递热量,创造出具有理想温度分布的室内热微气候,使室内环境达到人体感官最舒适的状态,尤其适用老人和小孩。
4.干式地暖安装价格高昂,还有不能安装在地砖、大理石等地面材料下,因为这些材料在铺设时必须使用水泥进行固定,所以干式地暖安装通常不能用在卫生间、厨房间,而湿式地暖可以。
如何安装干式地暖的具体方法
1.规划布管方向,根据地暖布管图,确定好整体地暖区域的进回水管道分布、各区域地暖进水和最终回水管方向,最终回水管方向要尽量靠近分水器集中分布,各区域的地暖面积要基本均衡,清理地平垃圾;
2.铺设地暖模块,地楞型模块直接在前期沟通固定的沿地楞方向嵌入模块并平铺,把铝板接沿整平塔接在地楞上方,两边管道弯头处小面积区域用裁纸刀截取弯头板铺设,在管道经过的地楞上画线锯槽口;免地楞模块直接在平整的水泥面上铺设,管道弯头两侧嵌入弯头板,弯头板管槽与模块管槽对接;
3.修整模块接缝和边缝,用铝箔胶带将所有模块间的接缝粘贴平整,如墙根有线管边缝,则用半干混泥砂填充与模块粉平。
4.放线嵌管,先固定分水器进水端,按照管槽方向放线嵌入地暖管,表面不需要任何固定和覆盖物,两边管道弯头处用地暖管卡直接固定在带反射膜的衬板上,弯头处保持适当的弯曲半径,不得折弯地暖管,否则,将导致流水不畅甚至水堵,为保持地暖膨胀空间,弯头处不得覆盖。
5.注水试压装地板,各区域回路管道安装固定后,按顺序注水冲洗各地暖区盘管,即可按常规试压,试压完毕可移交安装地板。
干式地暖和湿式地暖的区别是什么呢?无论是干式地暖还是湿式地暖,它们都是地暖,都可以让地面变得温热起来,要是你希望自己的地面在冬季的时候可以有足够的暖意,建议你可以好好的安装地暖。地暖是可以分为很多种,它的品牌也不少,在安装地暖的时候,广大消费者可以结合个人家庭的情况去选择品牌,尽量要选择知名的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