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虚假广告为什么没人管(推广广告怎样防止恶意点击)
只要是用国内那几家浏览器上网,必然逃不脱网页广告的轰炸,比如小编本人,早几年用手机自带的uc和qq浏览器,各种骚扰性引流推荐八卦广告无所不至。
虽然很烦,不过除了辣眼睛也没什么实际值得警觉的伤害,毕竟都是一些“是兄弟就来砍我”或商品推销类广告,后来用了几年360,看来能屏蔽不少小公司的广告,界面明显要清爽很多。
问题在于,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在网页上能看到的广告内容悄悄发生了变化。比如,在网上搜了个商品,第二天就看见网页自动推送同类产品的广告,这勉强还在能理解的范围内。
离谱的是,如果前一天兜里揣着手机和同事聊天偶尔说了些话题,晚上回家或者第二天浏览网页时的的推送内容就能随之发生改变。骚扰广告变成精准骚扰广告,颇有与时俱进的风范,不得不服。
想来这也不是小编个人的感知,近日,看到有网友在通信论坛提问,用浏览器上网时有很多大数据精准骚扰广告,这是它联合运营商劫持插入的吗?
为什么运营商又被拉了出来?
在未实际了解状况之前,小编也说不准是与不是,毕竟早些年间几家运营商都是有前科的,骚扰广告的前辈—垃圾短信,可能在座的各位也都经历不少。
但在近几年,手机都装上了拦截功能,某卫士也很给力,加上运营商挨过几次敲打后的整改,垃圾短信之风几乎一下子刹住了。如果现在看到垃圾短信,可以留意下。
1065开头的才是运营商,联通是10655;电信是10659;移动是10658,除了推销通信或增值业务以外,不大敢直接推送非通信的广告,如金融办卡啥的短信了。
而1069等开头的属于SP或第三方机构,垃圾短信最多发源地,可以去工信部网站投诉,或直接打10010(联通)、10000(电信)和10086(移动)要求屏蔽。
网页上的精准骚扰广告,背后推手是运营商吗?
虽然有过前科,但精准骚扰广告的推手,还真不是运营商。画重点,小编查询了几家常用的浏览器个人隐私声明,都是将互联网公司称呼为供应商,也就是说我们常用的网页浏览器与互联网公司存在合作关系。
从不同的浏览器上大的互联网公司网站有不同类型的广告来看,浏览器所属公司与互联网站有广告合作分成,看来已经成为大公司商家之间的潜规则。至于为什么能做到广告精准推送,据了解,很可能在于互联网公司用自己的权限收集个人信息后用于大数据信息买卖交易。
以谷歌为例,它的安卓系统表面上有很多权限可以让手机用户选择开关,但故意留有很多漏洞和余地能让互联网公司开发者们轻松绕过,当消费者就某些问题反应比较强烈时,它能通过升级系统关上一个门,同时在互联网公司留一个后门,一次循环不断更新。
顺带一提,现在浏览器都自带cookies技术,为什么要联合运营商插入呢?只要设置自关闭浏览器就清除cookies,当然,彻底清除肯定是做不到的。
由此来看,网络上对个人隐私的保护还是任重而道远啊。建议监管部门继续升级监管技术,如果能做到掌握登记在案的网站和APP等的数量,可以加强识别和跟踪技术,怎么知道有没有弹窗、是否可以全时段、弹窗出来后没有明显标识怎么办等等都要考虑。
互联网时代,电诈行为的主体,或许已经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