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屏与插屏的区别介绍
我们都知道,家是我们的港湾,是我们躲避风雨的安身之处。在新石器时期,就已经有了维持生存的农耕技术,而农耕生活意味着古代先民脱离了居无定所的居住状态,开始构建安身之所。在慢慢满足生活需求之后,人们开始寻求精神上的提升,开始对自己的居住环境有了新的要求。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国的古代建筑风格也独具特色。今天,我们来介绍一下中国室内装饰的传统手工艺精品——座屏与插屏,并探知一下它们的区别。
什么是座屏?
座屏古老的中国传统手工艺精品。有底座而不能折叠的屏风。中国古代常用它作为主要座位后的屏障,借以显示其高贵和尊严。后来人多设在室内的入口处,尤其是室内空间较大的建筑物内,进门常用大型的座屏作陈设,起遮掩视线的作用,也即现代所称的“地屏”。座屏屏扇还有三扁、五扇式的;又有独扇屏与底座可装可卸的,一般分别称为:“山字式”、“五扇式”与“插屏式”座屏风。
以往屏风主要起分隔空间的作用,而现今更强调屏风装饰性的一面,既需要营造出“隔而不离”的效果,又强调其本身的艺术效果。它融实用性、欣赏性于一体,既有实用价值,又赋予屏风以新的美学内涵,绝对是极具中国传统特色的手工艺精品。
座屏,由插屏和底座两部分组成。插屏可装可卸,用硬木作边框,中间加屏芯。大部分屏芯多用漆雕、镶嵌、绒绣、绘画、刺绣、玻璃饰花等作表面装饰。底座起稳定作用,其立柱限紧插屏,站牙稳定立柱,横座档承受插屏。底座除功能上需要外,还可起装饰作用,一般常施加线形和雕饰,与插屏相呼应。座屏风按插屏数分为独扇(插屏式)、三扇(山字式)和五扇等。此外,还有一种放在桌、案上作陈设品的屏风,其形式与独扇式座屏风完全一样,又称为砚屏、台屏。
什么是插屏?
插屏是凡屏扇与屏座可装可卸的座屏、砚屏等的统称。明代以前,屏风多趋于实用,被归为家具的一种,主要用于遮蔽和做临时隔断,大都是接地而设。清初出现的插屏和挂屏,则开始兼有供人欣赏之用。
插屏一般都是独扇,形体大小各异。大的约有3米高,多设在室内当门之处,根据房间和门户的大小,来确定其高度;小的则只有20厘米。插屏和多扇座屏的作用相差不多,主要是用来挡风和遮蔽,在室内,它又有装饰作用。这种插屏以双面心为佳,如果是以山水、风景为内容,则更美。由于山水、风景都具有由近及远、层次分明的特点,虽置于室内,却能起到开阔视野、消除疲劳的效果,给人一种舒畅的感觉。
插屏的材质一般有:缂丝、竹雕、紫檀、青白玉、镶嵌瓷板、各种名贵木材等。
座屏和插屏的区别
具体研究插屏、座屏两类器物,它们在总体结构和外观上都有一定差异,其中,插屏屏心和底座架托之间,为各自独立的结构,屏心顺着底座左右两侧的立柱,可随意上下安插或拔出,立柱内侧要制出合适凹槽,以便安装屏心。插屏的具体优点是拆装方便灵活,小件插屏甚至可将屏心随意取下,作为欣赏把玩的佳器。
座屏在结构上则与插屏不尽相同,其器物是完整的一个,屏心与底座及左右立体框架在制作时即连为一体,共同组合成一件不可拆分的器物。移动座屏时,必须屏心、屏座整体搬移,其优点是总体结构坚固,屏心不易脱落和损坏。
清中期之前,插屏大多使用紫檀、鸡翅木、黄梨花等顶级红木做底座和外框,用牙雕、剔漆、和田玉以及天然大理石做插芯。晚清以来就变得鱼龙混杂,收藏插屏时一定要细心分辨材质。选择设计时尚的屏风,能给家增添韵味和古代意境,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营造一种文艺气息。中式插屏给人一种华丽、典雅的感觉,座屏一般都是给人一种历史古老、沧桑的感觉。市面上价格一般在三千元以上,越有历史价格越高。关于座屏和插屏的介绍到此,希望以上资料对您有所帮助。